乒乓球“大满贯”得主丁宁接受《环球时报》专访:中国体育更自信包容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

乒乓球“大满贯”得主丁宁接受《环球时报》专访:中国体育更自信包容

小灿 0

[环球时报记者林晓艺山]作为党代表,他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党的第20个胜利,作为解说员,他在成都世乒赛上见证了中国女乒的五连冠。丁宁这两个月一直很忙。离开乒坛一年多,从大满贯冠军到北大师生,丁宁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专访时坦言自己“收获很大”。她说,虽然搏击的舞台变了,但她一直在努力带动更多的人热爱乒乓球和运动。“这些身份让我骄傲,也代表了一种责任”。

乒乓球队有优良传统。

“我的乒乓球梦与中国体育的发展息息相关。”丁宁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她5岁开始打乒乓球,13岁加入国家队,19年初获得世界冠军,27岁成为国家女队队长,21次获得世界冠军。2001年北京申奥时,11岁的丁宁被北京乒乓球队选为重点种子选手。从此,当时留着寸头的“假小子”把夺冠、为祖国争光作为人生理想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丁宁作为观众见证了北大女子乒乓球团体赛,中国获得金牌。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,全国观众在电视机前看丁宁打球,获得女团冠军;2016年里约奥运会,丁宁夺得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,大满贯成绩斐然。2022年,丁宁成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,用另一种方式为运动员加油。

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,让丁宁觉得意义重大。“每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都反映了中国运动员扎实而真实的努力。我们在国家提供的良好环境中潜心训练,时刻准备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。”

中国乒乓球队也有优良传统。丁宁透露,“每年最冷的时候军训,会培养我们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。虽然乒乓球在场上更多的是‘单打独斗’,但每个国家队球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。”

孙颖莎和其他新一代运动员“更有表现力”

在丁宁看来,中国体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开放和进步。以乒乓球为例,丁宁在《环球时报》向记者讲述了很多“小白球”如何促进中外友谊发展的故事。2018年11月,由中国乒乓球协会、上海体育学院、中国乒乓球学院、巴新体育部、巴新奥委会、巴新乒乓球协会共同建设的巴新训练中心成立。在中国教练不到一年的专项训练下,巴新乒乓球队在2019年7月的太平洋运动会上取得了两枚银牌的历史最好成绩。2021年11月,美国休斯敦世乒赛,中美“乒乓外交”50年后,中美运动员携手混双比赛,续写佳话。

丁宁说,近年来,中国的体育逐渐呈现出自信、包容、国际化的形象。除了追求成绩,中国运动员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积极的精神。“在乒乓球领域,很多人多年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。我们希望与全世界的乒乓球爱好者和体育爱好者一起享受运动。”

乒乓球作为中国的“国球”,越来越受到年轻球迷的关注,网友们在各种平台化身“铁粉”。谈到王等新一代年轻运动员,丁宁坦言,“与我们这些过去内向的人相比,他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,更好地与外界沟通,在场上表现得更自由”。

回到校园,推动国运。

2021年9月,退役后的丁宁前往北京大学攻读体育硕士。读书的同时,他还当过乒乓球老师。现在他已经完全适应了校园生活。当运动员训练时

业余时间,丁宁是北京大学乒乓球班的老师。她觉得

从追求竞技金牌到弘扬民族体育,如今在课堂上,丁宁不仅传递乒乓球的专业知识,更注重向学生们传递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。“我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运动能给人们带来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‘再坚持一会儿’的韧性。我相信,在未来,中国的年轻人会在更多领域登上世界舞台,赢得更多‘冠军’。”

乒乓球“大满贯”得主丁宁接受《环球时报》专访:中国体育更自信包容文档下载: PDF DOC TXT